此肝乘肺,名曰横,刺期门,亦与上文义不属,似有遗误。盖邪之在上者,非吐不愈。
实,则以枳实泻之,如无他证,以泻黄散泻之。夫治病者,当知标本。
盖舌胎白滑,即结胸证具,亦是假实;舌胎干黄,虽藏结证具,每伏真热。魏荔彤曰:此条之□,乃意料之辞,非已见之证也。
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,姜汁、矾汤、竹沥造曲,治痰积沉痼者,自然使腐败,随大小便出,或散而为疮,此半夏曲之妙也。因刺法乃治热之善策,不欲人妄施汗、下、温三法也。
今有自太阳再传之说,若果传遍六经,厥阴再传太阳,太阳再传阳明,则何不于厥阴未传太阳之前,预针太阳;而必待传阳明,然后针阳明哉!于此可知三阴从无再传太阳之病,但转属阳明耳。方有执曰:伤寒三日,该中风而大约言也。
阳明之病,本自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而不透彻,乃为汗不如法,故未尽之邪,因而转属阳明也。今伤寒五、六日,呕而发热者,是邪传少阳之病也。